【讲座背景及主要内容】
第二期万名总师培训班|李郇:社区治理与参与式规划——共同缔造工作坊的路径和方法
7月17日上午,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院长李郇教授为第二期“十三五”万名总师培训班的总规划师讲授了“社区治理与社区规划的实践——共同缔造工作坊”的专题讲座,从社会转型与规划变革、美好环境共同缔造——参与式社区规划、共同缔造工作坊——厦门的实践、城中村蜕变——曾厝垵共同缔造工作坊、城市更新益生菌——鹭江剧场文化公园的活化、院前村——合作社带动的蜕变、共同缔造工作坊——路径与角色多个维度为学员们分析了公众如何共同参与缔造工作坊的路径和方法。
工作坊是指由政府部门、基层或居民自治组织牵头,邀请城乡规划、社会治理等诸多方面富有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团队,针对特定地方城市更新所存在的问题与需求,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发动与组织当地群众参与地方更新改造,引导地方政府、群众与专业人士共同探讨改造方案、建设美好环境、推动地方发展的规划工作方式。
工作坊强调的是规划师、政府和群众的深度参与过程。 借由不同领域、不同利益群体的社区成员所组成的工作坊小组,以具有创作力的合作方式,共同达成一致对社区未来发展的共识,并提出新的行动策略和治理制度。
伴随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国进入城市社会,城市发展由增长扩张转为存量优化。也面临诸多问题,如老旧社区的问题、以商品房社区为代表的城市新社区问题、乡村社区发展的问题 。
当前旧城改造遇到的问题,旧城区土地和房产权属复杂,“城中村”土地集体所有、集体决策的特点,让改造更加复杂,旧城区旧村承载着历史和文化,是一幅填满乡愁的画面,政府管理边界难以确定,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民生问题与空间问题的复合。
城乡规划中的问题主要是:见物不见人,福特制的标准化的生产,大规模的集体消费,形成千篇一律城乡建设,如仪式性大广场、单调重复的新农村 ,传统的城市规划方式,难以指导具体发展。
需要认识到,城市发展是一种政府(公共)与民众(个体)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治理的必要性,是以社区为基本单位构建新型的社会治理体系,是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公众参与治理的空间是美好环境共同缔造的内涵和核心。
工作坊强调多元社会主体,特别是公众群体,通过多样化的规划参与活动,进行充分交流与沟通,从而达成多方的共识;工作坊有赖于多元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包括政府、规划师、居民、开发商、学者等;工作坊强调以规划师为媒介,搭建规划师、政府与公众的三方互动平台,打破传统规划单一的自上而下过程,实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互动与结合;工作坊是推进社区规划的载体,核心过程与成果应紧密围绕规划展开。
共同缔造工作坊工作路径
社区规划师的培育
城市更新:益生菌的生长
院前济生缘美丽乡村规划
最后,李郇教授回答了学员们提出的问题。
李郇:现任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1964年12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经济地理(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1987年进入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工作,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工作,1992年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人文地理专业,同年进入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工作,2001年被中山大学聘为副教授,2003年获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调入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2007年3月担任人文地理学博士生导师,2008年1月被中山大学聘为教授。主要论著有:《共同缔造工作坊—社区参与式规划与美好环境建设的实践》(2017)、《城乡规划变革—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201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