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畅:新型城镇化与建筑文化特色

【村镇建设与规划】 2017-09-27 19:55:36


市长培训 | 周畅:新型城镇化与建筑文化特色


    9月23日下午,中国建筑学会原秘书长周畅围绕保护城镇记忆的基本手法是保护城市的文化遗存、再塑城镇崭新形象的基本对策是注重城市设计、建筑的精髓是对城镇地域文化底蕴的具体体现、对创作的全面理解是回归建筑的基本要素、对建筑设计创新的基本认识、建筑创新应遵循的原则等六个方面,通过大量丰富的国内外建筑案例,与“提升城市建筑水平专题研究班”学员们分享了新型城镇化与中国建筑文化、建筑创作的心得体会。

 

       周畅指出,城镇文化的特质在于经过长期的积淀和过滤,已经历史地形成了特有的文化范围,所以每个城镇都有自己的面孔和性格。建筑是城镇中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是文化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城镇文化构成中,建筑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建筑设计和建筑评价,要回归建筑的基本要素“适用、经济、绿色、美观”,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对于建筑创新应遵循的原则,周畅认为,一是坚持原创。创作是创造性活动,创新是创作的灵魂,原创是创新的本体和核心,因此,建筑创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看其是否具有原创性。二是塑造经典。首先,要做能“留得下”的建筑—“达标”的建筑,即符合国家规定的强制性标准,这是设计必须遵守的底线。其次,要做能“记得住”的建筑—“优秀”的建筑,重要的建筑(或区位重要、或功能特殊、或规模庞大),不但要能“留得下”,还要让人“记得住”,过目不忘,在人们集体的记忆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再次,要做“可传世”的建筑—“经典建筑”,少量特殊地段的纪念性、标志性建设,要潜心创作、精心设计、呕心沥血在所不惜,旨在创作出具有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持久魅力和深远影响的经典之作。三是体现特质。强调建筑创作中的特质意识,要处理好两个关系,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总的是处理好“天下大美”与“各美其美”的关系。四是创新技术。建筑创新是个多维度的构成体系,现在我们讨论比较多的是建筑功能,特别是建筑形式,其实建筑技术也是创新的重要内容与课题。五是扩大开放。我们要大胆借鉴和吸收世界优秀的设计经验和先进技术,把自己事情办好的同时,走向世界,在共建人类文明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中国建筑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主办单位:全国市长研修学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       京ICP备16007194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