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 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 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

【精品课程】 2016-10-17 18:25:01

2016年10月15日下午,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以“城市文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传承”为主题进行专题讲座,城镇棚户区改造与城市特色建设专题研究班学员们认真聆听。他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和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两个方面,用大量生动的案例阐述了城市建设发展中应避免的问题和应采取的举措,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单霁翔指出,城市既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又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家园。各个时期的文化遗产像一部部史书,惟有保留下来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遗产,才会使城市的历史绵延不绝,也才会使城市永远焕发着悠久的魅力和时代的光彩。然而,我们今天可供选择保护的文化遗产已经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们应当争分夺秒地既为当代,更为后代,把更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抢救下来,列入保护之列。

单霁翔谈到,当前中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建设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展开,文化遗产和城市文化特色保护处于最紧迫、最关键的历史阶段。面对种种问题和挑战,每一座城市都必须以文化战略的眼光进行审视,从全局的和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以期得出正确的创新理念。近30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一些城市在物质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同时,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重视不够。涉及城市记忆消失、城市面貌趋同、城市建设失调、城市形象低俗、城市环境恶化、城市精神衰落、城市管理错位、城市文化沉沦等八个方面问题。他提出,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并不是认为现代化城市不应该重视城市功能,反而城市必须不断努力满足全体市民的各种功能需求。城市的发展不能仅仅关注经济积累以及建设数量的增长,更要关注文化的发展,城市不仅具有功能,而且应该拥有文化。

关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单霁翔说,2005年12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是我国第一次以“文化遗产”为主题词的政府文件,表明开始了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性转型,文化遗产保护的内涵逐渐深化,更加注重世代传承性和公众参与性;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不断扩大,呈现出若干新的发展趋势。他认为,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并不是简单的词语转换,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从古物—文物—文化遗产,反映出人类认识由注重物质财富,向注重文化内涵、再向注重精神领域的不断进步。与文物的概念相比,文化遗产的概念更为宽广、更为综合、更为深刻。他呼吁,当代人并不能因为现时的优势而有权独享,甚而随意处置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未来世代同样有权利与历史和祖先进行情感和理智的交流,吸取智慧和力量。文化遗产保护不是各级政府和文物工作者的专利,而是广大民众的共同事业。对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三个独到观点:一是新时期文化遗产应拥有自己的尊严;二是文化遗产事业应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三是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应惠及广大民众。

最后,单霁翔介绍了故宫博物院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及文物保护修复、外延产品开发的经验做法。

 

单院长参观学院阅览室

 

                                                                          撰稿:全河、张海荣、周源等

                                                                          摄影:周源、张克丹


主办单位:全国市长研修学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       京ICP备16007194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