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琪院士: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对策

【精品课程】 2017-12-06 21:50:16

12月5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任南琪为第六期“十三五”万名总师(大型市政施工企业总工程师)培训班作了题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对策”的专题讲座,深入阐述了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遵循的三个原则:理念转变为先导、科学规划为引领、工程技术为关键。


任南琪院士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对策1.jpg


任南琪院士指出,“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质属于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整治的范畴,要以理念转变为先导。总体规划应针对城市自然地理地貌、气象条件及存在的城市发展瓶颈问题,因地制宜地制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解决城市重大需求,充分考虑老城区和新建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对策,应明确“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任南琪院士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对策2.jpg

任南琪院士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对策3.jpg


任南琪院士强调,海绵城市建设中工程技术为关键。应重点解决好城市建设中暴雨径流管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和污水处理厂等问题。


任南琪院士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对策4.jpg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统筹考虑城市水资源循环与利用非常必要,借鉴国外成功的lid理念和技术措施,纳入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设计与建设规范和标准。


任南琪院士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对策5.jpg


整治城市黑臭水体,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每半年向社会公布治理情况。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城市水体生态补水将成为很多城市的现实问题。


任南琪院士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对策6.jpg

任南琪院士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对策7.jpg

任南琪院士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对策8.jpg



任南琪院士认为,海绵城市建设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解决方案,应实行一城一策、一地一策,因地制宜。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还面临管理问题: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涵与对策,避免带来后遗症。应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城市规划设计与基本建设开发标准、规范及法规,如修订《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绿地设计规范》等,以及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法》等,从而指导和规范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应结合中国特色进一步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投融资模式、特许经营模式与权责利管理机制等。

任南琪院士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对策9.jpg



学 员 声 音


任院士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不一样的未来城市,海绵城市不是仅仅解决内涝与水污染的工程,也不仅仅是美国的lid,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当然还有任院士的2.0版本、3.0版本和4.0版本,是一种集城市水循环和自然水循环功能为一体的,“绿”+“灰”的综合体系。


海绵城市不仅是对地表水、污水、自然水、地下水等水资源、水环境的统筹管理,还有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的内涵。水不仅是人类生命的依赖,还融入了人类的文化与灵魂。


任院士对海绵城市发展的问题和路径进行了分析,海绵城市是一项系统工作,不是某个点、某个碎片或某个领域的事,非常复杂,也困难丛丛。但任院士也坚信,以我们的制度优势,坚持做好顶层设计,做好规划和人才培训,海绵城市将在我国取得巨大成功。




任南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工学博士,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部委员,教育部环境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理事,国际水协会(iwa)会员,美国微生物学会会员,中国《frontier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环境科学》等期刊编委。


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2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5项,国家973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项,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重大项目2项等。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9项,著作9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80余篇,ei收录160余篇,专利30项。已培养和正在培养博士后13人、博士生51人、硕士生68人。曾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办单位:全国市长研修学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       京ICP备16007194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