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新理念、新趋势、新方法
【专题课程】 2018-01-15 13:58:47
(点击上图可试听)
【讲座背景与主要内容】
第二期万名总师培训班|张兵: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实践要点(以三亚为例)
7月16日下午,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副司长张兵为第二期“十三五”万名总师培训班的总规划师作了以如何理解新时期城市规划新理念、新趋势、新方法,当前城市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工作要点为内容的专题讲座。从多规合一、生态文明、城市特色、绿色交通等方面,提出城市总体规划方式改革势在必行,进一步分析了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最后以我国海南省三亚市为例,分享了城市双修的工作实践经验和工作要点。
A、以三亚市解放路(示范段)综合环境建设项目为例,分析了我国城市街道的主要问题,设计理念和整治方法及主要工作内容和成效
B、以丰兴隆生态公园设计实践、风景园林转型阶段存在的基本问题为例,说明了设计基本方法与理念,公园设计内容与成效。
C、以月川生态绿道及两河景观规划实践,得出了扩展丰兴隆公园的价值,识别三亚的生态格局,城景融合,塑造宜居环境,主要完善绿地结构的方法
D、以月川村棚改项目为例,剖析了城中村价值认识的缺失,构建和保护城中村价值体系的三个维度。
E、以“双修”中的月川村实践,总结了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六重”价值——重整自然生境,重振经济活力,重理社会善治,重获文化认同,重育场所精神,重塑设施品质。
F、结论:“双修” 不同于过往的环境整治
l 筛选“城市特色地区”,集中优势兵力,避免过长战线
l 把规划理性同政府重点工作、社区民众关心结合起来,发掘单一项目的多重意义,全方位强调“双修”的综合意义。
l 要主动作为,策划新的、更有影响力的工作,提升工作系统性和技术品质(单个价值似乎很低)
l 外部协调——把握全局
l 内部协作——各个局部要尽量减少“工作”项目化的局限性
l 超越自我——虚心向同行学习,弥补差距。
G、注意:发挥规划工作 “四个平台”的作用
l 有能力在“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过程中为政府科学决策搭建了一个研究咨询平台。
l 有能力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重点项目的规划设计提供一个技术支撑平台,通过城市总体规划、整体城市设计、交通规划和道路工程设计、市政工程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等多领域的专业力量整合,针对“城市病”制定综合施治的方案。
l 有能力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重点项目的落地实施提供一个现场服务平台。
l 从规划到工程设计,从扩初到施工图设计,最后再到施工现场的跟踪指导,需要在许多细节上改变过去粗放式的、非生态的建设方式,规划各专业的技术人员需要同业主和施工企业做充分的沟通和协调,这种工作组织的方式无疑对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在现场服务的方式方法提出新的需求,规划设计工作在节奏和内容上需相应地做出调整。
l 有能力在“城市修补、生态修复”过程中为城市决策者、政府部门管理人员、街道和居委社区工作人员、项目影响到的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营造一个协商沟通平台。
l 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合理诉求和发展需要都应当纳入规划设计的考虑,并且在方案制定的各个环节中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而在实施过程中,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配合协作是不可或缺的。